查看原文
其他

对付挑食要“对症”,别把吃饭变受罚!

大J 大J小D 2022-04-15
今天文章有录音哦~

两周前,我们公号五周年线上生日会,有一位叫Jojo的朋友和我连线成功,提出了一个育儿小烦恼,自己的孩子非常挑食。

那我当时答应她,五一过后就会专门写这个话题,今天希望Jojo可以看到哦。

挑食这件事,基本上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过的。对于偶尔挑食或者并不是很严重的孩子,之前分享的那些原则还是适用的,开头先放一下:

不强迫非要孩子吃,但继续提供。一般来说,大部分孩子都需要尝试二十次左右才能接受新食材。

可以通过改变烹调方式来进行“移花接木”,比如大块肉不吃,就剁碎成肉糜,做成肉丸子或者肉糜炖蛋等。

坚持全家一起吃饭,让孩子看到父母吃各种各样的菜,而且吃的很香


大部分家庭坚持上面三点,尤其是坚持提供20次,改变花样地提供,孩子慢慢都能改善。

那今天要谈的就是挑食进阶版“难搞”儿童的应对方式了。

挑食的改善需要从原因出发,那我没见过大家的孩子们,所以我就一次把能想得到的类别都总结一下,总有一款适合你。

1

敏感型

有一类孩子是只爱吃白米饭和面条,我们越是觉得好淡没啥味道的,他们吃的越香。那些我们吃的可香的酱汁红烧,对不起,一律不要吃。

还有一类孩子对于食物软硬很挑剔,经常就是这个太硬了,咬不动;那个太粘了,不要吃。

这两类孩子都是属于感官敏感类型,前者对气味敏感,后者对材质敏感。对大部分家庭来说,这类孩子很“难搞”。

尤其是家长任何一方都没这个问题的,就经常会觉得想不通,很香啊,为啥不吃?咬的动啊,为啥不吃?


我经常举例我们成人的例子来帮助父母更好理解孩子。比如,我爱吃螺蛳粉,但有的人就非常讨厌。如果你是后者,那么你讨厌的状态就和敏感型孩子差不多。

所以啊,不要总觉得自己孩子挑食厌食。成人之所以看起来不挑食,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爱吃的。

对于这类孩子,我的第一大建议就是,投其所好,慢慢拓展。

可以有意识地先从清淡饮食,从他们“喜爱”的品类入手尝试,然后缓慢进行拓展。

比如只爱吃白米饭的,试试看先从只放油清炒米饭开始,如果可以接受,下次拓展到放半个鸡蛋,饭多鸡蛋少的蛋炒饭,一点点拓宽他们对于气味/味觉的接受度。

材质问题,可以从烹饪方式上动脑筋。比如不爱吃炒肉的,试试看慢炖肉的做法。

但这里要提醒大家,大部分敏感孩子容易是两种敏感的混合型,因此做慢炖肉这些的,一开始不要太浓油赤酱,更加不要放太多葱姜蒜。


对于某些及其敏感的孩子,拓展过程中也需要小步慢走。比如,第一天就是闻一下蛋炒饭;第二天可以是用嘴巴碰一下;第三天尝试放在嘴里,类似这样的。

大家真的别觉得麻烦,如果你是密集恐惧症等类似的感官敏感,别人就是无法感同身受你的“难受”。

而应对这些的唯一方法就是,小剂量慢慢脱敏。

另外一个脱敏的好方法是让孩子和你一起参与准备这些食物。

你带着他一起准备食材,让他帮忙洗。在大人监督下,陪着一起烹饪,过程中他的感官就能体验到这些食物。

看到了、摸到了、闻到了,即使最终仍然不吃,随着接触次数增加,也是很好的“脱敏”方式。


这个过程不能心急,父母是需要慢慢尝试,找到孩子“喜爱”和“厌恶”的点,然后逐渐帮助他们拓展“喜爱”的空间,缩小“厌恶”的范畴。

那在尝试过程中,很多次都会“失败”,尤其是你还是特定为他做的。即使这样,也不要强迫孩子吃,更加不要上纲上线说教。

每个人咀嚼吞咽能力、口腔对材质容忍程度、对气味的接受度都是不同的。

我们不是他,不能总是那句“我觉得挺好吃的啊”,这其实是最不讲道理的大人逻辑。

2

心急型

还有一类孩子是这样的,基本上不吃三餐,不管怎么换着花样做,就爱喝牛奶,每天奶的摄入量非常高。

面对这类孩子,首先肯定要排除是不是有吞咽困难。

如果啥都好好的,那我建议去看看,这个孩子到了饭点是不是特别心急,坐不定的。刚坐下,就说我饱了,然后准备下桌了。

这个原因就是很简单了,尤其在2、3岁的孩子之间高发。这个年龄段,刚刚开始能走会蹦,他们满心只有一件事,玩!

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,咀嚼能力还偏弱,因此吃饭比较慢,对他们来说就是“耽误玩”了。

而与其同时,我相信大部分父母是不限制孩子喝奶的,因此奶也能喝饱,那么自然就进入了不吃饭的恶性循环。


那我的建议是,首先控制奶的摄入量,不能全天供应。

另外建立规则,即使不吃或者吃完了,也需要坐在桌子上和父母一起聊聊天。

一开始可以短一点时间开始(买个沙漏),让孩子意识到,提前吃完并没有赢得更多玩耍时间,过一段时间,他就不“挑食”了。

还可以搭配玩一点不影响吃饭的游戏,比如词语接龙,比如谈论某个好玩的动画片。

这样她的注意力就能从一心想着玩,变成了“吃饭也挺好玩”,养成了坐定吃饭的习惯后,这类的挑食现象就会消失。

3

情绪型

还有一类孩子一到饭点吃东西就会干呕,或者吃了一口嘴巴里就一直含着。排除了病理性的吞咽困难后,大部分都是情绪导致的。

这就说明了,吃饭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已经非常有压力了。很多父母也许会说,我也并没有逼迫孩子吃饭啊。

饭桌上是很容易对孩子形成无形压力的。

比如总是全家注目礼看着孩子吃下每一口,每吃下一口家人都要集体鼓掌表扬,还总会下意识地说,“你再吃一口,再吃一口就是好孩子”。


而干呕本身体验非常难受,长期以往,孩子就会把吃饭和“不舒服”建立联系,之后再加上父母们的过分关注,就会压力更大。压力一大,干呕更加明显。


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就餐环境,真的不是一句随便说说的。

很多父母其实是无法理解“轻松愉快”的真正意思的,那我想提醒的就是,换位思考。想想自己每吃一口,对面四双甚至更多的眼睛都是盯着你嘴巴看,你怎么感受。

分享一个小游戏,建议每次全家吃饭,让孩子做“主厨”。

帮助大家分菜分饭,让孩子关注其他人吃的好不好,饭菜够不够。这样一方面孩子的压力减少了,另一方面,也让孩子体会到吃饭是开心的这件事。


另外一类孩子,吃饭对摆盘有着极致的要求,一点点不对,马上就不吃了。

比如不能混炒,必须饭是饭、肉是肉、蔬菜是蔬菜。再比如,必须是完整的,缺了一个角也不行。

18个月之前的孩子如果这样表现还是正常的,但如果已经都接触过这些食材,三餐规律吃了仍然这样,那这也是情绪的一种。

这说明了孩子需要掌控感。

按照孩子的意愿进行摆盘问题不大,但可以试着一方面从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掌控感,另一方面,在吃饭的时候打破一点点。

比如,和孩子进行分享,妈妈给你吃一点点XX,你给妈妈吃一点点你碗里的XX。

如果你给孩子的那一小片肉,她不想吃,也没关系,但必须放在自己的盘子里。

单纯从我身边的例子来看,吃饭情绪型的孩子并不少。

这一点也是需要我们成人警示的,关心则乱,不要把吃饭这么一件平常事,变成了“头等大事”。

4

绘本推荐

最后呢,也给大家推荐几本绘本。去年我们推出了中文绘本分级阅读课程,当时设计这个课程的目标之一,就是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选对绘本,解决育儿难题。

在这个课程里面,关于挑食这个话题,我当时选了几本绘本,今天就一并分享给大家。

绘本提供了一些话术和解题思路都是可以帮助我们结合上面的分析,进一步活学活用的。

1、《吃饱了,吃饱了》

这本书把吃饭是一件幸福的事情,描述的淋漓尽致,非常适合帮助孩子建立吃饭是愉悦的正面体验。

同时,书里面有个高频词“吃饱了吃饱了”,也能帮助孩子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状态,让孩子找回吃饭掌控感。


2、《不吃豌豆的豌豆公主》

这本书是美国心理学会官方授权,就是专门针对孩子挑食问题的。绘本里的豌豆公主不爱吃豌豆,于是国王就下令全国禁止豌豆。

没想到仅存的豌豆发芽了,为了彻底消灭豌豆,豌豆公主吃了一把,没想到意外发现很好吃,不再讨厌豌豆了。

这里面的“反其道而行之”,就是充分给予孩子掌控感。


3、《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》

这本书里,妹妹劳拉很挑食,有一长串的“绝对不吃”的食物名单。哥哥查理没有强迫妹妹必须吃,而是选择接纳,“好的,都不吃”。

与此同时,哥哥把这些妹妹不爱吃的食物都编成了好玩的故事,不仅分散了对食物“厌恶”的注意力,也让吃饭变得更加有趣了。


养育孩子这件事,真的都是凑近看了都是大事,尤其是吃喝拉撒睡,都是父母无法替代孩子做,但总容易“用力过猛”的。

今天这篇分享了很多方法,但在实施之前,我仍然想提醒大家两点,先调节自己的心态,再观察自己的孩子。

要记得,解决挑食问题,不是为了“赢”孩子,非要听我们的,吃掉我们希望他们吃掉的。

解决挑食问题,是为了“赢得”孩子,在这个过程中,你更懂自己的孩子,更能换位思考理解孩子。

问题总是不断出现,一旦看待问题的视角改变,也许答案就自然出现了。

大J叨叨叨

看完这篇文章,大家也许会好奇,我为啥养育可以写的那么详细。

小D小时候是个严重的吃饭困难户,今天这三大类,她都出现过,而且还是混合型的。

今天分享的也只能说是思路,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。但希望大家根据我提供的解决思路,可以顺藤摸瓜,找到属于你们的方案。

吃饭这件事,我们花了差不多三年才养成了一个吃饭习惯良好的小吃货,真的急不来。

给大家打打气,但也希望大家可以静下心观察孩子。

如果你对于孩子“好好吃饭”特别发愁的,推荐你也花一点时间看下面这个专辑。



对了,慢热的小D,前几天主动让我拍照,并且说把这张照片和大家分享。

(嗯,我现在发她的照片或者视频,都会征求她意见的,大部分情况都是不想分享的,这次真的很难得)。

虽然明天还要上班,但希望你们今天心情美美的。



微信改版了
想看往期历史推送
点击下方阅读原文
喜欢文章,就点个“在看”
让更多的人也看到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